前浪、後浪與水草

Jun 25, 2020

長江後浪推前浪,浮事新人換舊人。——《青瑣高議》 劉斧

視頻網站 Bilibili 在五四運動 101 週年紀念之際推出了「獻給新一代的演講《後浪》」。之後便飽受爭議,也迅速發展成為互聯網上的迷思。但在認為這部視頻十分離譜,認清自己也是一顆韭菜之際,或許也可以通過對「前浪」與「後浪」這兩個喻依附以新的喻體,重新理解這句詩。

湧起

從比擬的角度來想,浪是自發產生的。浪的產生源於動機。換言之,浪之所以為浪,是因為它想成為浪。成為浪,一定會為周遭的環境帶來些許變化。而這正是浪所期待的。

浪生於動機,也為動機推進。故此,世間多一個有動機的人,便多一道浪。

澎湃

浪的壯大離不開各種外力的支持。前浪更是擁有著較大的能量。更有能力去調動社會資源。浪花滾滾,不可避免的,也會拔起些許水草。有的被打翻,掩埋在淤泥之間,有的隨著浪花,繼續前進著。

水面平靜之時,每一道捲起的浪都分明可見。波濤洶湧之時,如若江河無法承載這樣大的流量,有的浪破碎了,有的繼續前行。但江河還是那麼寬,後浪也在一波波湧入。更不用說前面還有前浪。

有限的河道承載著無限的浪,浪在奔湧中推進。前浪更是在這一推進的過程中面臨著挑戰。但有些浪忘記了自己的過往,轉而開始加固堤岸。

交會

浪花奔湧,後浪遇到前浪,齊頭並進[1],一同衝擊著河岸。河道擴大了,不光是浪,水草也有了更好的生長空間,皆大歡喜。[2]

但前後浪,在交會之際,卻又不是那樣簡單。人性指導我們互相幫助,互相成就。但我們在不經意之間流露出的獸性,便又增添了些許噪音。

人終究是利己的,作為一種動物,我們的基因裡刻著這兩個字。人與人之間的合作,也永遠也避不開「利益」二字。如何調和這些,便是我們應該去摸索的。

在信息社會中,不同於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,辛勤勞動不再是唯一的標準。而信息差的多少,調動資源的能力才是。前浪與後浪交會,往往也是一個交換的過程。大多情況下,這一過程是互利共贏的。然而少數情況下,便會產生雜音。

輕則威逼利誘,重則欺騙洗腦⋯⋯縱使這些手段短期內行之有效,但執行這些手段,卻是有違人性的。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變成了「己所不欲,卻施於人」。而這些在前浪和後浪身上,卻都可以發生。

天性使然,我們能做的,唯有在行事之時,讓自己的意志所根據的準則隨時都能被當成可以普遍立法的原則。而這,需要強大的自律和經常的反思。[3]

後浪?水草

後浪優於前浪的,唯有更多的,富有激情的時間。利用時間,換來的可以是一種體驗,也可以是一種力量。

這些時間,便成為了十分寶貴的資源。然而時間對每個人來說,卻並不相同。時間也可以被交易,轉讓。後浪缺少的是資源,有的是時間,而前浪卻是恰恰相反的。如此,時間交易便有了被撮合的可能。
作為買方市場的時間交易,從其形成來看,勢必不是公平的。唯一值得幸運的是,賣方依然有著一定的交易自主權。皆大歡喜的交易也不算罕見。但歸根結底是一個概率事件。後浪,就這樣變成了隨波逐流的水草。[4]

後浪能做的,其實並不多。除了爭取前浪的支持,就是在夾縫中生存,更甚者,消失在波濤洶湧之際,化作一棵水草,倒也逍遙自在。但無論如何,都要記住自己的那顆本心。不委屈求全,不捨近求遠。相信自己的選擇,在合作中共贏。無論成敗,至少可以留下些許念想和回憶。


  1.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idal_bore ↩︎

  2. 觀賞水草養殖輕鬆入門. (2018). Taiwan: 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. ↩︎

  3. Kant, I., Schneewind, J. B. (2008).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. United Kingdom: Yale University Press. ↩︎

  4. https://telegra.ph/荣誉证券如何优雅地割当代大学生的韭菜-09-16 ↩︎

Sophie Cao

(she/they, elle/iel, 她/佢)